近日,水利部印發《2022年水利鄉村振興工作要點》,重點強調”要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農村飲水安全底線。加大對脫貧地區農村飲水安全監測頻次,維護已建工程成果,進一步提高水質保障水平。加快農村供水工程建設改造,確保2022年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同時,在水利部印發的《2022年農村水利水電工作要點》中,詳細闡述了有關”持續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的五項重點工作。前四項內容,本公號過往的文章已做多次探討,此處不再贅述,今天主要借兩個案例跟大家分享第五條——農村供水信息化建設。
重點一:鞏固已建農村供水工程成果
以縣為單元,以行政村為對象,開展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狀況和農村居民飲水狀況全面排查,加大對脫貧地區和供水薄弱地區監測頻次,用好12314尤其是地方各級監督舉報電話和供水單位服務電話,健全農村供水問題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保持動態清零。做細做實縣級和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應急預案,堅決防止發生整鄉整村的飲水安全問題。
重點二:加快農村供水工程建設
按照”十四五“農村供水保障規劃明確的年度目標任務和農村供水新標準,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力度。脫貧地區爭取將符合條件的小型水源和農村供水工程建設項目納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優先安排實施。實施穩定水源工程建設,推進農村供水規模化建設和小型工程標準化改造。2022年年底前,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5%,進一步提升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的比例。
重點三:強化從源頭到龍頭的水質管理
依托水庫和引調水工程,推進優質水源置換、配套水廠建設和供水管網延伸覆蓋,從根本上改善水質。開展水質提升專項行動,配合生態環境部門加快推進千人供水工程水源保護區或保護范圍的”劃、立、治“;以千人以上供水工程為重點,加快配備凈化消毒設施設備,做到規范運行;健全縣級水質檢測中心巡檢和千噸萬人水廠日檢制度,擴大水質檢測覆蓋面。
重點四:健全運行管理長效機制
建立農村供水工程維修養護項目清單和資金使用臺賬,實施月調度。推進縣級農村集中供水工程統一管理和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專業化管護。進一步健全水價形成和水費收繳機制。分級推進農村供水管水員培訓,提升管水員技能水平。持續推進農村供水條例立法工作。對150個縣農村供水情況開展暗訪。
重點五:提高信息化水平
更新農村集中供水工程基礎信息臺賬,完善農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統,構建農村供水一張圖。積極探索農村供水風險防控,推進農村供水風險圖研制。會同浙江、寧夏等省(自治區)總結推廣信息化建設經驗,加快推進千噸萬人供水工程自動化監控,打造智慧供水樣板。
解讀:
農村供水的信息化水平與城鎮供水相比,發展明顯滯后。農村供水工程非常分散,點多面廣,加速推進對農村水源、水廠、水站、管網的自動化、信息化建設與改造,其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
這次官方點名了兩個樣板,浙江和寧夏,可謂”東西部農村供水信息化之光“。這得益于東部發達地區經濟實力較好,農村供水規模化人口占比高,具備更成熟的信息化基本條件。西部地區,受氣候地理條件限制,飽受干旱缺水的困境,在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情況下,受到中央和水利部更多的關注和資金支持,近幾年在農村供水上的發展也十分迅猛。而中部地區,既沒有自立自強大膽干的底子,又沒有得到無微不至的關懷,稍顯低調平實,不過對于社會資本來說,也許孕育著更好的機會。
寧夏農村供水的逆襲之路
寧夏氣候干旱、缺水嚴重,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最大瓶頸。2016年7月,總書記在視察寧夏時指出,”越是欠發達地區,越需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寧夏在彭陽縣先行開展了”互聯網+人飲“試點工作,通過應用信息化技術,發揮數字關鍵作用,實現了貧困山區群眾”從毛驢馱水到手機買水“的革命性轉變,當地老百姓真正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相關閱讀→寧夏彭陽:從”毛驢馱水“到”手機買水“)2019年,該案例被水利部推薦為智慧水利農村供水典型解決方案。
2020年6月,水利部批復同意寧夏在全國率先建設”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省(區)。同年9月,寧夏”互聯網+城鄉供水“示范區建設全面啟動,自治區政府印發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2021-2025年),確立了”一個平臺、兩大產業、三張網、四個體系、五個示范區“的總體建設目標任務,全面提升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推動城鄉供水服務均衡協調發展。
截至2021年年底,寧夏全區農村集中供水率達到98.5%,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6%,現有252.4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水平得到持續鞏固提升,總體實現了從喝水難到有水喝的歷史性轉變。
寧夏模式的成功,首先在于頂層設計的清晰,并將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的職責進行統一,解決了”多頭管“的弊端。為破解農村飲水傳統管理體制機制的問題,寧夏通過”互聯網+“實施城鄉供水一體化綜合改革,將城鄉供水職責統一劃歸水務局,實行”技術+改革+工程“綜合配套措施,統籌考慮制約農村供水的各種要素實施系統治理,打破了部門壁壘、城鄉界限。
其次,強化制度約束保障。建立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出臺配套水價政策,加大水費收繳力度,有效落實財政水價補貼政策和工程維修養護資金,保障工程良性運行。制定完善城鄉供水行政管理、運行管理和服務標準等相關制度辦法,明確實施主體,厘清職能職責,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探索建立全區”放心水“評價標準體系,統一供水工程建設、監督管理和制水生產標準,嚴格技術工藝,規范操作規程,建立第三方評估機制,開展城鄉供水全過程監管。
有了管理職責的清晰和管理制度的保障作為前提,”互聯網+“才不會出現”煙囪式“的建設,城鄉供水一體化工作才能落到實處,各項工程充分發揮效益,各個設施高效順暢運行。
優等生的作業——
你永遠可以相信浙江
當大家還在信息化轉型道路掙扎的時候,浙江已經邁入數字化發展的階段,明顯拉開身位優勢了。
2021年11月,浙江省發布《城鄉供水數字化技術指南(試行)》,提出了城鄉供水數字化的建設要求,規定并描述了供水數字化建設相關的硬件、軟件的組成、性能、建設要求和運行維護等內容,服務于浙江省整體的數字化改革藍圖。頗具亮點的地方在于,充分考慮了縣域統一管理和城鄉供水建設現狀的差異性、要求的一致性,將城鄉供水數字化建設劃分為i、ii、iii三個階段,并且城鄉供水管理單位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在線監測、管網數字化等具體指標要求。
在第一階段,僅需將供水生產、管網輸配、用戶收費的核心業務板塊實現基礎的數字化即可;在第二階段,需要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運行管理平臺,協同運管,管控的深度和效率進一步提升;在第三階段,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建立生產、運營數據中心,為科學運營提供支撐。
《技術指南(試行)》對系統架構、系統應用、軟硬件的運行維護提出了非常詳細的要求,此處摘取最能體現數字化思維和一體化管理的內容分享一二。
城鄉供水數字化建設應滿足《浙江省城鄉供水數字化管理系統》數據共享及上報的要求。建設完畢后應依照《城鄉清潔供水平臺-數據上報服務接口文檔》要求,通過指定的路徑、接口類型、參數名稱、數據類型等,將數據共享至浙江省水管理平臺城鄉供水數字化管理應用。
在城鄉供水數字化建設前應先與大數據管理部門對接,查看與供水相關的可共享數據,共享數據類型可分為基礎數據、監測監控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當數據類型、監測頻率、數據質量滿足城鄉數字化供水管理需求時,應通過相應數據管理部門進行數據共享申請,避免重復建設;當已有的監測數據無法滿足管理需求時,應向相應數據管理部門申請報備新建數據的類型、格式、數據詳細說明等,并進行數據資源的共享準備,支撐其他業務部門的數字化建設和管理。
寶藏文件值得分享的內容還有很多,無一不體現浙江高水平治理的精準和細膩,以及爭創現代化先行省的決心和智慧,我們下次再聊。
值得注意的是,農村供水的信息化轉型升級需要比城鎮供水更加理性謹慎,不可盲目跟風而導致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問題,一定要契合所在地和企業的發展階段,總結典型模式的經驗,逐步推廣應用,實現城鄉供水均衡協調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水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