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典型案例“大數據”,可以發現督察組最新關注的重點。
據《環保圈》統計,截止10月26日,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總計通報過102個典型案例。
其中,污水處理廠低效運行,進水濃度低,“清水進清水出”現象成了督察組通報的重點。
今年以前,督察組對此類問題的通報還比較少。但今年5月以來,督察組已經通報過3起污水廠“清水進清水出”的案例了,信號意義明顯。
壹
污水處理廠“清水進清水出”
今年以來,督察組已經通報過3起污水處理廠“清水進清水出”的典型案例了。
第一起是5月6日,督察組在江西南昌發現:
南昌市建成區內的5座污水處理廠(青山湖、象湖、白水湖、紅谷灘和朝陽),進水cod濃度均不足100毫克/升;
青山湖污水處理廠,兩次采樣,進水cod濃度分別為15毫克/升和48毫克/升,低于污水排放標準,清水進清水出;
象湖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僅有42毫克/升。
▼采樣監測結果顯示,青山湖污水處理廠和朝陽污水處理廠進水化學需氧量均不足100毫克/升
第二起是9月6日,督察組在廣東茂名發現:
茂名市區第一污水處理廠、河西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分別僅為94毫克/升、81毫克/升。
第三起是10月26日,督察組在廣東中山又發現:
2021年上半年,中山市22家生活污水處理廠中,有9家進水cod濃度低于120毫克/升,10家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低于60毫克/升,遠低于設計進水濃度。
督察組一位成員對跟組的《法治日報》記者表示,進水濃度低于60毫克/升,實際上進的就跟清水差不多。如此低濃度的“廢水”進入污水處理廠后幾乎不用處理就可以達標排放了。
如果說一次通報是偶然,兩次通報是巧合,那么連續通報3起典型案例,就很難再用“偶然現象”來解釋了。更大的可能是,此類問題已成為督察組關注的重點。
而從這3起典型案例中可以發現,督察組關注的數字,是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低于100毫克/升,以及生化需氧量濃度低于60毫克/升的情況。
除了進水濃度低,與此相似的“低負荷運行”問題也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通報過好幾次。
例如,今年4月16日,督察組在廣西崇左就發現,崇左市江南污水處理廠長期低負荷運行,2010年建成投運以來處理負荷長期不足40%。
2020年,該廠實際日均處理水量僅為1.12萬噸,但崇左市卻仍需按照合同約定的保底水量(3萬噸/日)來支付污水處理費,僅2020年的污水處理費就超過1000萬元。
“高額處理費被浪費,環境效益卻收效甚微。”督察組批評說。
事實上,“低負荷運行”和“清水進清水出”,基本都屬于污水廠“吃不飽”一類的問題,這兩類問題被督察組頻繁通報,說明督察組已經開始關注到污水處理廠“吃不飽”的現象,這一趨勢值得引起業內注意。
貳
“污水幾乎不用處理就可以達標排放了
污水處理廠進水cod濃度低于100毫克/升,有什么問題?
要知道,我國《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cod日平均排放最高允許值為:一級a標準50mg/l,一級b標準60mg/l,二級標準100mg/l。
也就是說,如果進水cod濃度低于100毫克/升,那么按照二級排放標準,污水處理廠不需要處理就可以直接達標排放了。
即使現在各地排放標準越來越嚴,很多地方都提標到一級a甚至準4類了,但如果是南昌市那種情況,進水濃度只有15毫克/升、42毫克/升和48毫克/升,也是不需要處理就可以達到一級a標準了。
事實上,進水cod濃度過低,對于污水處理廠來講也不一定是好事。因為污水處理廠的主要工藝是活性污泥法,需要依靠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化反應來處理污水,如果進水cod濃度過低,就會導致微生物營養不足,無法保持比較好的活性,最終導致污水處理效果低下。
而在實踐中,面對這種情況,很多時候污水處理廠都需要額外投加碳源來保持污泥的活性,由此又增加了不少的成本。
在前面提到的廣東中山案例中,有污水處理廠負責人就曾向督察組表示,“由于進水濃度太低,擔心水廠里的菌種死亡,污水處理廠不得不外買碳源。”
叁
有助于釋放2萬億管網市場
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為啥這么低?原因很復雜,有跑冒滴漏的原因,有自備水源的原因,有管道返坡的原因,有河水倒灌的原因,還有地下水滲漏的原因。
不過,在眾多原因之中,最受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重視的還是管網問題。
督察組在通報廣東茂名案例時就指出,茂名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運行負荷長期偏低,主要就是“受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影響”。
因為,茂名市全市污水集中收集率僅為34.5%,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污水管網缺口巨大。
▼截至2021年8月,中山市非中心組團污水管網缺口達到1535公里
事實上,督察組通報后,茂名市也迅速啟動了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攻堅工作,要求“掛圖攻堅”,傾力推進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建設。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對污水處理廠“吃不飽”問題的關注,有助于推進地方對管網問題的重視,從而加大對管網建設的投入。
這樣一來,也會為環保產業帶來更多的投資機會。生態環境部水司司長張波就曾表示,黑臭水體整治涉及大量投資,光污水管網就有一萬億元的投資缺口,加上雨水管網一共超過了2萬億。
可以說,“十四五”期間,管網建設是水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
因此,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重點關注,有助于推動地方加大管網建設力度,釋放2萬億市場空間,這對環保產業將是極大利好。
來源:中國水星網
來源:北極星水處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