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水污染防治,離不開綠色先進的技術和關鍵設備。
水污染防治設備產業鏈,是江蘇前不久發布的、著力培育的30條優勢產業鏈之一。具體來說,包括上游水污染防治技術設備研發、設計,中游水污染防治設備制造、工程建設,以及下游的運營、管理和維護。
放眼“十四五”,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指導下,該如何完善強化這樣一條全新產業鏈,助推低碳環保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崛起?
規模大,江蘇水污染防治設備產業營收占全國四成
走進位于鵬鷂環保裝備智造園的智能制造車間內,偌大的車間里見不到幾名工人。科技沖壓生產線上,白色機械手不間斷地將不銹鋼板夾到模具內,沖床進行沖壓,顯示屏上則顯示:連線無急停、整線無故障、整線選擇自動……“這是我們自己研發的智能生產設備,實現裝配式水廠從不銹鋼卷板到設備成品的全自動化生產。”公司總裁王鵬鷂告訴記者。
類似這樣的優勢企業在我省還有很多?!搬槍痣?、核電站水汽高品質需求,我們自主研發了高精度凝結水精處理裝備,形成以離子交換為核心的高效除鹽技術裝備?!敝须姯h保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來松自豪地說,公司還是核電站凝結水精處理裝備全國最大系統集成供應商,在火力發電領域市場占有率超50%。
江蘇是全國環保產業的發祥地,相關產業起步早、成長快、技術成熟,產品種類基本涵蓋水污染防治各個工藝段,是國內環保裝備產品品種最多的省份,涌現出一批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產業鏈總體在國內處于領先水平。
“我省水污染防治設備產業規模優勢突出,集聚效應明顯?!笔」ば艔d副廳長戚玉松介紹,眼下,南京、無錫、鹽城、蘇州等地形成一定規模的環保產業集群,宜興環科園建成國內唯一以環保產業為特色的國家級高新區。數據顯示,目前,全省水污染防治設備產業總營收規模超200億元,占全國40%以上份額,初步形成以一體化成套廢水處理設備為代表的特色產業。
這一新興產業在江蘇“綠色崛起”并非偶然。放眼全國,水污染治理產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火熱。根據2020年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統計,2019年我國水污染防治領域營業收入達到約5600億元。這一市場未來有多大?據測算,“十四五”時期我省水污染防治設備市場規模將達到2500億元。在這一行業成長的“關鍵時期”,必須得到技術的有力支撐,產業與技術融合是大勢所趨已成業內共識。
小散弱,膜材料等核心技術仍被“卡脖子”
盡管我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業國產化水平總體較高,但膜材料、電控系統、精密儀表和模擬軟件等部分關鍵核心技術仍被國外企業壟斷。
這樣的發展壁壘在江蘇省也客觀存在?!敖K水污染防治設備產業鏈優勢明顯,但從行業整體來看,我省龍頭企業仍然偏少,帶動效應不足,產業結構呈現‘低、小、散、弱’等特點,同時創新能力薄弱,核心技術缺乏?!苯K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董事長吳海鎖坦言。
數據證明了這一論斷:目前,江蘇省水污染防治設備產業中,大、中企業數量占比分別為11%、68.4%,小、微企業數量占比為20.5%,可見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高產值企業數量也相對較少,產值過10億元的企業僅3家,產值5億-10億元的企業也不過9家。在全國工商聯發布的中國環境企業50強中,我省只有一家企業上榜。
江蘇一環集團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但控制電器元件仍來源于瑞士、美國等地,中電環保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超9億元,但超濾裝置、反滲透裝置均為進口……省工信廳前不久調研中發現,省內水污染防治設備企業的膜元件、精密在線儀表、軸承等設備核心部件大多為進口。
以污水處理離不開膜集成裝備為例。江蘇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事膜材料、膜集成裝備及膜分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董事長黨建兵不得不承認:江蘇省在膜行業產業鏈亦存在明顯不足。
“一方面是膜行業的龍頭企業少,另一方面是行業知識產權保護不足、行業標準不夠健全,導致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不高。更重要的是,膜產品的關鍵原材料受限、創新產品少?!?黨建兵直言,像納濾膜、反滲透膜等起步晚,產品質量和性能與國外還有較大差距,市場占有率也就沒法同日而語。在制膜原材料方面,省內企業與國際公司的差異更大,比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醚砜(pes)、聚乙烯無紡布等關鍵制膜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供應鏈上游被歐美發達國家的公司“卡得死死的”,嚴重制約了我省膜行業的發展。
前景廣,發力基礎研究推動全“鏈”升級
面對廣闊的市場前景,為了進一步強化產業鏈,不久前江蘇省成立水污染防治設備產業強鏈專班,由副省長趙世勇掛鉤聯系,集成部門、專家、機構、園區、智庫等資源,推動產業鏈耦合共生、資源能源高效利用。
“我省在科研成果轉化、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依然有很大潛力可挖?!痹谮w世勇看來,推動我省水污染防治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必須落實“揭榜掛帥”,強化科技攻關,切實強化共性技術供給。一方面,作為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只有重視基礎研究,才能永遠保持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在應用創新上發力,最大限度把創新成果轉化成為現實生產力。
無論基礎研究還是應用創新,企業都是主體,要運用市場手段,鼓勵企業創新。吳海鎖建議,政府需分類施策,多措并舉做強領軍龍頭企業,引導產業差異化、集聚化融合發展,設立專項資金幫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企業需加大技術研發創新,支撐產品多元化發展,加強自身產品品牌建設,加快商業模式創新,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
各界已經在有的放矢地行動起來。“集團將探索創新省級重點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案,投資關鍵技術攻關項目和重大成果產業化項目,孵化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優勢的高科技產業公司和生產型實體企業?!?省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方斌斌表示,未來還將依托長三角生態環保產業鏈聯盟建立產學研用的對接機制,促進技術交流、成果轉化。
集聚要素資源,一個個產業園區正在做強做大。在“環保之鄉”宜興,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正著手引導企業參與國際、國家、行業、地方、企業標準的制定,“我們希望培育一批標準化、模塊化裝備制造的領軍企業,形成高質量的環保裝備標準化體系。在此基礎上,推動100家以上環保企業向智慧化轉型。” 管委會主任朱旭峰說。
戚玉松表示,下一步,江蘇省將優化拓展產業鏈圖譜、開展產業鏈技術評估、剖析關鍵核心技術短板長板清單,并針對清單發布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指南,支持一批攻關項目實施。省里也將加大扶持力度,引導省級轉型升級專項資金、地方高質量發展資金的獎補資金向環保產業傾斜;探索建立中小企業綠色集合債擔保風險補償機制等。推動全鏈提升、綠色崛起,江蘇才剛剛上路。
來源: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