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國兩會圓滿閉幕,今年兩會同樣在大眾普遍關注的話題上引起了熱議。兩會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過去一年,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26萬億,增長5.2%,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質持續好轉;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火電,全年新增裝機超過全球一半。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我國將繼續推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其中,報告明確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加強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落實全面節約戰略,加快重點領域節能節水改造等重點任務。
水是生命之源,保障水安全是基礎,因此兩會代表也是非常重視水污染防治問題以及水生態綜合治理和修復問題。本文,以全國兩會的提案建議以及專訪內容等為引,帶你探尋治水大文章,透析水生態的今生前緣。
水網建設之三步走,作長效提升綠水文章
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部長通道”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表示:
構建國家水網之“綱”——以長江、淮河、黃河、海河4大水系為基礎,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路為骨干,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
構建國家水網之“目”——根據生產力布局和生態環境保護需求,以自然河系為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通道,形成縱橫交錯、互聯互通水流網絡。
構建國家水網之“結”——要興建控制性調蓄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提升國家水網、水資源調控能力和供給能力。
《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已經明確,2035年要建成國家水網總體格局,實現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目標,形成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系。
作為九州版圖上的“血管”和“大動脈”,河湖治理連同流域治理成效被寫進了各地“考核表”中,首當其沖的就是長江和黃河。全國政協常委劉旭光在今年兩會中就提出,要增強黃河上游水源涵養補給功能。全國人大代表王麒建議,探索運用綠色發展基金、定向或專項轉移支付制度、差別價格、資源環境稅等手段支持綠色產業發展,高質量推進長江經濟帶各區域協調發展。
除了長江和黃河,滇池、洱海、太湖、洪湖、白洋淀、永定河等也都是目前流域治理關注的重點對象。當然,國家級水資源調配工程南水北調項目也向來是兩會代表熱議的話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南水北調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蔣旭光就表示,下一步會加快推進后續工程規劃建設,積極參與國家水網骨干網、區域網和地方網建設,加快形成現代水產業新質生產力。
給控排三網齊聚,作高質量凈水文章
除了安全、高效和調控有序之外,集約、低碳、智能也將對應節水型社會建設、綠色節能裝備以及智慧水務升級這幾個方面。調控和供給兩手抓,污水處理提檔升級基本是目前水市場的主基調,給排水重點抓城市“心血管”,污水處理廠則忙著摘掉“高耗能”的帽子,同步向高質量發展的路線邁進。
既然是水網,那么必定會跟給排水密切關聯,目前在“管網生意”全國開花的背景下,給排水設備需求快速上升。尤其是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老舊城區改造,以及城市防洪排澇工作的全面開拔,“海綿城市”建設的提速,都在為給排水“背書”,融入“大基建”的浪潮中。
著重要說一下污水處理廠,帶著環保的標簽,本質是高能耗產業,如何實現“綠色進階”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各方合力謀劃的方向。據《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我國要建成100座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的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桿廠。
今年兩會,全國人大代表李麗麗也關注著這個話題,建議盡快出臺綠色低碳標桿污水處理廠的具體標準。主要的措施大約會包含3個方面,一是提高清潔能源使用比例,二是探索污水資源化利用,包括再生水以及磷、重金屬等元素的提取,三是做好碳排放監測和碳排放足跡管理。
提質增效,減污降碳,除了在污染控制層面下功夫,智慧水務平臺建設帶來的全生命周期協同節能降耗作用更加不容忽視。
大秀新質生產力,作集約智能和諧水文章
在全球AI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及區塊鏈等技術的強勢滲透下,效能、低碳、成本等關鍵詞都將與智慧化、自動化綁定,目前大型頭部水務企業基本都完成了智慧水務平臺的搭建,支持水資源綜合決策、排污口監控、智能巡檢、故障預警、數據共享等等,持續賦能水網建設。
這就很符合我國在發展上提出的一個新概念——新質生產力,2024全國兩會多次提到“新質生產力”這個詞,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打造節約集約用水的社會氛圍,推動水生態系統搭上AI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區塊鏈等高尖端科技,智慧升級,將是水務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全新內涵。
節水型社會,智水型產業,從根本上來說也是“一家子”。業內人應該都還記得,2022年管網漏損率可是水務市場出現的高頻詞,兩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強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的通知》將這種關注度推上了巔峰,要求到2025年,這個數據控制在9%以內,引發了全產業鏈的升級改造,智能水表那真是被市場“一夜爆寵”,帶火了一整個產業鏈。
打造節水型社會,智慧水務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所在,從優化調度,到設備故障及時報修,以及漏損率的實時監測等,都能幫助城市水務管理部門實現供排水業務的多層優化,避免很多浪費和污染問題,既能節水也是節能,保供之余也是在保障用水安全。
尋一個時代答案,機會和選擇都在這
高效、節能、可持續,集約、低碳、高質量,未來的水生態網絡建設藍圖由此展開,水行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起點已至。困難和挑戰,成長與機遇,每一個新時代都在探討的話題,每一次變革都在尋求的答案,非創新不可得,非奮進不可得。
傳遞前瞻趨勢,盡覽尖端技術,以“智慧水務”、“給水排水”、 “二次供水”、“安裝施工”、“化工醫藥”、“節能環保、“減污降碳”、“污水處理”等為主題的80+高峰論壇活動蓄勢待發,來第十二屆上海國際泵管閥展覽會,會是新思路打開的契機嗎?
60,000平米規模的展示面積,55,000名專業觀眾,1,200家品牌展商,涵蓋了泵、閥門、智能供水設備、排水設備、管道及管件、執行機構、泵管閥配套產品、電機、直飲水系統等系列產品,還有10余場品牌企業新品發布會全面定檔,來第十二屆上海國際泵管閥展覽會,會是新技術噴薄的秀場嗎?
主辦方還將繼續攜手中國計量大學,在展會現場頒發第三屆全國流體裝備技術創新獎項,都有哪些品牌和產品會獲得業界一致的高度評價,拿走這份分量不輕的榮譽呢?
6月5日至7日,與全行業交流的機會,抓住,就在第十二屆上海國際泵管閥展覽會。